
微信识别二维码
登录101HR小程序
近期,职工医保政策又有新动作啦!今年来,多地相继推出一系列医保新规,涉及医保待遇、缴费年限调整等多方面,这些政策到底带来了哪些实打实的好处?HR又要提前做好哪些准备?
快跟鱼小保来看看吧~
(一)上海:费率下调,服务诊疗项目范围扩大
1、医保费率下调
上海市自2025年3月1日起,继续阶段性降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费率。
政策链接:https://zc.51shebao.com/detail?id=835088
通知明确:
单位缴费比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费继续执行9%的缴费比例。其中,单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含生育保险)的比例为8.5%,单位缴纳地方附加医疗保险费的比例为0.5%。
个人缴费比例:个人缴费比例为2%,保持不变。
2、诊疗项目范围扩大
自2025年5月1日起,上海市继续调整限定在特定医疗机构使用的诊疗项目范围。具体包括血液透析治疗、医用高压氧治疗等项目。
政策链接:https://zc.51shebao.com/detail?id=835799
(二)河北石家庄:扩大职工门诊慢性病保障范围
政策链接:https://zc.51shebao.com/detail?id=835869
自2025年5月10日起,扩大了参保职工门诊慢性病保障范围。具体变化如下:
1、新增8种慢性病:包括特应性皮炎、大骨节病等,总病种达86种。
2、报销额度优化:
患两种及以上慢性病,起付线不累加,年度支付限额可累计,最高5000元。
公务员群体同步新增病种,执行统一报销规则。
(三)甘肃白银:提高城乡居民医保报销比例
政策链接:https://zc.51shebao.com/detail?id=835829
通知明确,自2025年5月1日起,白银市普通门诊报销比例进一步提升:
一级定点医疗机构:80%(涨10%)
二级定点医疗机构:70%
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90%(涨10%)
(四)医保待遇变化,HR记得要做这些事
1、阶段性降费到期前,提前沟通预留调整空间;
2、明确告知不同级别的定点医疗机构,有着不同的医保报销比例,避免员工因政策误解引发纠纷。
3、针对高发慢性病(如皮炎),联合体检机构增加筛查项目,早发现早干预。
4、核对补充医疗保险条款,确保新增病种纳入报销范围,必要时与保险公司协商扩容。
鱼小保补充:职工医保断缴怎么办?
连续参保与待遇享受紧密关联,大家应提高连续参保的意识,避免因医保关系中断导致待遇受影响。但如果职工医保断缴后,如何重新参保?
▶ 断缴3个月内参保人员可以按转入地规定办理中断缴费期间的职工医保费补缴,补缴后不设待遇享受等待期。
也就是说缴费的当月就可以在转入地按规定享受待遇,中断期间的待遇可按规定追溯享受。
▶ 断缴3个月以上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按各地区规定执行,原则上待遇享受等待期不超过6个月。
为了保障自己退休后的权益,很多小伙伴也很关心自己所在地区的职工医保最低缴费年限。
(一)四川省明确,缴费年限全省统一
今年3月,四川省医疗保障局发布《四川省基本医疗保险关系省内转移接续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
近日,四川省医疗保障局公布了该意见稿征集结果:
原文链接:
https://ylbzj.sc.gov.cn/scsybj/nc030301/2025/4/23/230737a70d744d3f816e3dd68f74bbb1.shtml
意见明确:
1、缴费年限全省统一
逐步将职工医保累计缴费年限统一为男职工不低于30年、女职工不低于25年,预计到2035年前实现全省职工医保缴费年限的统一。
2、缴费年限全省互认
参保人员在省内各地区参加职工医保的缴费年限互认,合并计算为累计缴费年限和本省实际缴费年限。
跨省转移接续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入我省的,按本办法执行,参保人员在省外参加职工医保实际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为累计缴费年限。
办理方法:登录“四川医保”app→点击“服务”→选择“医保业务办理”→点击“转移接续手续办理”→缴费年限自动累计
举个例子:在成都交过医保,现在要去绵阳工作?职工医保转移不用重新计算年限啦!
HR注意:
新政实施后,企业员工异地调动成本降低,个人跨市就医也更方便。2035年底前完成过渡,建议HR要提前核查员工缴费情况,做好相应准备。
(二)年限逐步延长,未缴满怎么办
近两年来,很多地区逐步统一职工医保缴费年限为25年,也就是说如果想要在退休后享受终身医疗保险待遇,大部分地区要求职工医疗保险缴纳满25年,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很多人在退休时并不能缴纳满25年的职工医保。
像武汉、广东等医保局发文明确,未缴满规定年限(如 25 年)的情况,可以一次性补缴,目前全国大多数地区对于医保缴费年限不足的问题,都提供了一次性补缴的方案,大家可以咨询当地医保局~
今年,湖南、广东多地都调整了缴费年限,为了方便大家查询自己所在地区的职工医保缴费年限,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各地政策可能有所不同,并且可能随时间发生变化,以下信息仅供参考,具体应以当地医保局或相关政府部门发布的最新政策为准。